忽如一夜春風來,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網絡環境的逐步提升,上海辦公室設計裝修高高在上的智能家居漸有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勢。各大企業的切入口不同,有的選擇從產品入手,有的則將智能係統作為突破口,隨之而來的標準之爭加劇,安全問題也凸顯。
辦公室會議室標準暗戰殊途同歸,盡管切入點有差異,但企業角逐的焦點卻趨同,智能家居係統之爭愈演愈烈,智能家居係統各自為政。
據了解,目前三星的智能產品采用的是三星獨有的Tizen係統。而從2015年6月開始,美的M-Smart係統將向全行業、其他品牌開放,並將推出單價僅為10塊錢的模塊,其他品牌的智能家電也能通過加裝模塊進入美的係統陣營。美的集團智慧家居研究院院長毛宏建指出,開放智能家居係統,是希望通過群體力量的協作,完成全新的生態圈及商業圈模式。海爾也宣布將麵對全生態圈開放,向各大合作廠商敞開大門,實現在智慧生活時代的共贏。海爾方麵強調稱:“海爾的目的並非打造片麵的智能家居產品,而是已全麵整合了智慧生態圈上下遊產業鏈,將硬件與軟件結合。”
除了製造企業,京東商城在智能家居上的野心也不容小覷。據了解,京東在智能家居生態上的布局自2014年開始全麵展開。2015年10月末,京東宣布將以開放的生態為企業提供一個可長
期發展的智能硬件平台。在京東JD+開放孵化器的負責人劉向峰看來,京東的智能平台與海爾、小米不同,京東是一個中立的第三方平台,它更為開放,能夠接觸並容納進多元化的智能硬件產品。之前對於業內質疑的渠道商要在智能家居市場分一杯羹的說法,京東集團副總裁閆小兵也曾予以否認,稱主要目的是為了“解決現在所有的廠家在智能市場各自為戰局麵,以實現各品牌產品的互聯互通”。
對此,上海辦公室設計裝修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**分析師馬俊穎指出,各大企業表麵上波瀾不驚,實際上是在努力爭奪智能家電係統的掌控權。目前,智能家電標準不統一,企業生產各自為戰,不僅會造成行業發展混亂的局麵,未來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生產經營風險。
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表示,企業的非強製性標準一般會**程度地覆蓋自己擁有的核心技術和專利,一方麵規範了自己企業的生產銷售,另一方麵能借此營銷,例如向尚未擁有此標準生產技術的企業收取專利費用;另外,企業標準也有參考意義,會先入為主影響國家強製性標準的製定。企業定製的標準越多地被吸納進國標中,企業可能從中獲得的利益也越多。
眾人拾柴
科技公司在智能家居市場的探索腳步加快。上個世紀中期,智能家居的雛形和技術基礎——物聯網技術誕生,當時業內暢想了無數物聯網之下的生活畫麵。日前,三星電子推出Family Hub智能冰箱讓暢想成為現實。三星Family Hub冰箱擁有許多智能的數字化新功能,外部的21.5英寸全高清液晶顯示屏,可用於家庭成員上傳圖片和留言等,使冰箱成為家庭的連接中樞,而內置的三個高清相機方便用戶通過智能手機監控冰箱內部,從而實現食材的有效管理。此外,該款產品還能直接在線訂購食物、播放音樂、查看日曆,甚至是觀看電視節目,為用戶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多豐富體驗。
三星注重通過產品的研發提升智能家居的體驗,而國內企業則通過構建服務整體的服務係統來提升智能化水平。
在智慧家庭體驗區,通過完全開放的IPP控製器,可快速將家庭中的不同智能終端和合作夥伴設備接入到網絡中,從而實現家庭各個智能終端的互聯互通互控和交互協同。通過智能燈控係統和智能門禁係統,體驗者可一鍵式設置“起床模式”“離家模式”“進門模式”“回家模式”“夜間模式”等。此外,智慧家庭還實現了語音控製、異地家人互聯互控等,家庭中的電視、冰箱、空調等設備都可以作為網關,通過任意設備實現對其他智能終端的控製與協同。
安全隱患
萬物互聯下的智能生活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。在2015年8月份舉辦的HackPWN決賽上,就上演了比亞迪汽車、洗衣機、穿戴式設備、智能家居等智能設備遭到參賽黑客破解的一幕。喜來登等七大酒店被曝泄露消費者千萬條開房信息、海康威視安全事件中監控設備漏洞或引發敏感信息泄露、數千萬社保用戶信息疑遭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無不證明,智能硬件將成為攻擊的重點。
智能家居市場在快速成長中安全問題是**的隱患,主要有幾個方麵的原因:一是智能家居、物聯網處於發展初期,技術不成熟。二是企業都急於搶占市場,將精力主要放在產品和市場宣傳上,還沒有將安全問題放到重要日程上。三是不排除有企業故意而為之,通過後台收集客戶信息。
趙勇指出,企業在研發產品時就應強化對安全性的關注,不斷引入先進的技術,保護設備和技術。目前, 為保障“萬物互聯”的信息安全,提出了基於時間與空間碎片化的安全解決方案。
對於未來智能市場的發展方向,馬俊穎指出,產品智能化比拚和係統之爭在未來一年仍將加劇,而智能家居的安全性提升也將成為新的贏利點,除了傳統的科技企業,互聯網公司也會加入其中,整體智能家居市場將急速擴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