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中國家居產業集聚地,同樣掀起了智能家居創業熱潮,不過也麵臨著因標準淩亂而導致的智能家居產品體驗感欠佳的問題。在今年全國兩會上,有代表委員就提交了《關於加快製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》提案,希望改變各廠商技術路線、通訊協議、使用標準差別巨大的現狀。近日,辦公室裝修設計方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相關人士在一次會議上透露,辦公室裝修智能家居行業**國家標準有望在今年正式發布,家電品牌之間的互聯壁壘將打通。無論是本土廠商還是創客,都深知標準和兼容性對於整個智能家居市場的意義,他們該如何把握產業機會?
茶水區卡座有望打破設備“各自為政”局麵
上海有發達的家居產業基礎,各大廠商也在大力布局智能家居產品。如某家具公司曾推出一款智能沙發,這款沙發可通過WiFi連接互聯網,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家中的溫度、濕度和空氣質量情況,還可以通過等離子殺菌,釋放負離子、活性氧等方式淨化空氣。設計的不少智能家居產品,僅用手機就可以遙控睡床上的音響播放音樂及調控椅子的傾斜角度。
一份關於智能家居行業的權威數據也印證了這個結果。知名機構**數據顯示,2015年,我國智能家居的產值達到2300億元,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10000億元。與誘人的市場前景相比,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仍然不高,數據顯示,高達87.5%的用戶對智能家居現狀表示不滿。
國家標準的意義就在於讓家電企業有一個參考的規則,打破不同廠家之間的壁壘,可以實現互聯互通,比如,在海爾平台上也能控製其他品牌的家電。如果行業標準的狀況得到改觀,不僅會進一步減少資源浪費,更能提升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效率。
除了上海,國內家居業龍頭都在大手筆打造屬於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,如海爾的U+、美的的M-Smart、創維的智慧屏幕等等。盡管單品的智能化已經大大提高,但不同品牌之間的家電產品並不能互聯互通。以目前市麵上的智能家電為例,每一個產品都有各自的標準以及內容服務體係,不同品牌間的互聯網終端設備無法實現兼容。用戶購買多個產品,需要同時操控多個APP,嚴重影響體驗。
據了解,智能家居行業內的**國標目前正處於送審階段,預計2016年會正式發布,這個“國標”涵蓋家電係統結構及運用模型、家電接口規範、家電描述、家電公共指令、家電一致性測試五項內容。